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 财务合规新趋势: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点解析
项目财务合规,预算编制是第一道关口。传统“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模式正在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零为基点的科学编制方法。
关键在于建立全过程闭环监管体系。在预算编制环节,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部门单位需结合财力水平、项目轻重缓急等情况精心编审预算;严格落实零基预算改革要求,科学编制预算中期规划,构建 “应保必保、该压尽压、讲求绩效” 的资金安排机制。
预算编制三大要点:
全面性:覆盖所有支出项目,避免预算外支出
精准性:依据项目实际需求编制,杜绝“拍脑袋”决策
前瞻性:结合项目周期科学规划,减少执行中调整
预算执行环节是项目财务合规的关键阶段,也是问题高发区。传统管理模式中,资金使用监控往往滞后,导致小问题演变为大风险。
要深入项目一线,实地查看工程进度、建设质量,调阅施工合同、支付凭证等原始资料,核实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坚持财政项目资金审核“全管控”,不断完善预算支出标准,推动项目审核关口前移,审核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
重点核查资金支出明细、发放台账、银行凭证等基础性材料,确保资金流转全流程可跟踪、账务信息多角度可核对。通过交叉核验,精准锁定虚报工程量、重复列支费用等违规操作。
项目进入收尾阶段,结算与验收环节的财务合规同样不容忽视。这一阶段的核心是确保项目资金使用与预算一致,各项支出合法合规。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重点考核效率、效益、效能等指标,强化结果运用。
绩效评价是项目财务合规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决定未来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
坚持问题揭示与成因剖析结合,深挖问题根源。针对评价发现的有关情况,深入研究制度机制、内控管理、合同履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为后续完善管理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绩效评价报告按照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相关政策要求,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被评价对象的资金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测量、分析和评判。
结果应用方面,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对重大违规使用的资金,违规资金量达到20%-50%的,视情况予以同比例压减,达到50%以上的,调整其使用方向直至取消。
审计发现问题不是终点,而是财务合规管理的新起点。建立审计整改闭环机制,已成为各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绩效评价中建立问题清单反馈机制,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系统梳理、精准分类和科学研判,形成条目清晰、责任明确的问题清单,第一时间反馈至相关责任单位。
同时建立整改台账,对反馈问题的整改进展实施动态跟踪、全程督办,明确整改时限与质量要求,有效压实整改责任。一体推进 “查、改、治”闭环监督,做到“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不留死角。通过这种方式,该局推进的20个重点项目监督评审中,即时整改类问题100%整改到位。建立 “评价—反馈—整改—应用”机制,将评价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作为财会监督的重要线索,进行延伸检查,推动一果多用,构建“大监管”格局。
财务合规的本质不是应付检查,而是让每一分钱都花出效益。
项目财务合规之路没有终点,唯有将合规意识贯穿于项目从孕育到收尾的每个环节,才能在审计来临时从容不迫,在效益评估时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