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未来产业高企·专精特新等政策研究与项目申报一站式服务

为您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 高企认证是否成为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门槛?

高企认证是否成为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门槛?

返回列表来源:奥众汇 发布日期: 2025.03.24 浏览:0

行业趋势分析:高企认证是否成为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门槛?

在"十四五"规划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高企)认证与"专精特新"培育计划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23年高企总量突破45万家,较五年前增长120%,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9.4万家,两者交织形成的创新网络正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进入新阶段。

从政策工具角度看,高企认证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组合拳,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统计显示,高企平均研发强度达5.8%,远超规上工业企业的1.4%。这种政策激励与"专精特新"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的特性形成互补效应——高企认证解决创新投入问题,"专精特新"培育则聚焦成果转化,两者的政策叠加使制造业技术升级路径更趋系统化。

市场实践表明,高企认证正在重构产业链价值分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双重认证的企业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指标上突破300Wh/kg,较行业均值高出32%。这种技术领先性通过供应链传导,倒逼上下游企业提升技术标准,形成"认证企业创新突破-产业链协同升级-行业标准提升"的良性循环。

但认证体系也存在现实挑战。调研显示,长三角地区27%的中小企业因专利储备不足被挡在高企门槛之外,而中西部企业受制于研发人才短缺,高企认证通过率较沿海低18个百分点。这提示政策制定需兼顾区域差异,建立分层认证体系,使更多"专精特新"苗圃企业获得梯度培育支持。

随着智能制造进入深水区,高企认证与"专精特新"的协同效应愈发显著。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双重认证企业主导了80%的减速器技术创新,推动国产化率从2018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45%。这种协同创新模式正从设备层面向工业软件、新材料等基础领域延伸,构建起制造业升级的"技术护城河"。

未来趋势显示,高企认证标准或将与"专精特新"培育体系深度融合,形成"基础认证+专项提升"的立体框架。通过建立创新要素流动机制,引导认证企业向产业链"卡脖子"环节聚焦,真正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术突破动能,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本文标签: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高企认定代理 专精特新企业申报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代理 上一篇: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高新技术认证获取更多政...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联系
项目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高企复审 专利与财税规划 国家重点小巨人
咨询
点击
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