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未来产业高企·专精特新等政策研究与项目申报一站式服务

为您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 高新技术认证成制造业刚需?技术研发投入与资金扶持如何双赢?

高新技术认证成制造业刚需?技术研发投入与资金扶持如何双赢?

返回列表来源:奥众汇 发布日期: 2025.07.14 浏览:0

【高企认证驱动智造转型:解码专精特新企业突围之道】

在江苏南通精工制造园区,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德瑞克的车间内,一条全自动柔性产线刚刚完成最后一组测试。这条耗资3000万元打造的智能产线,让企业在半导体精密部件领域的良品率提升了28%,而这些突破背后,是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与"专精特新"政策双重加持形成的创新飞轮效应。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德瑞克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8.2%,在高企认证要求的三年期指导下,形成了规范化研发管理体系。企业获得的270万元税收优惠中,有60%直接用于攻克高精度导轨温度补偿技术,这正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分体系中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得分项。这种政策引导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契合,使资金扶持真正成为技术突破的推进剂。

同样获得双认证的深圳微特电机公司更具典型意义。这家深耕微型伺服电机13年的企业,在2022年通过市级"专精特新"认证后,次年即获批高企资质。双认证叠加效应下,研发资金池扩容42%,其开发的磁编码控制算法获得发明授权后,直接带动产品单价提升19%。市场反馈验证了政策设计的深层逻辑:专精特新强调专业化能力,高企聚焦技术转化,二者协同放大企业的市场价值。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这类案例的聚集正形成示范效应。数据显示,制造业高企认证通过率从2020年的63%提升至2023年的71%,其中具有专精特新资质的企业通过率高达89%。这揭示出政策组合拳的内在关联:高企认证作为基础框架确保研发持续性,"专精特新"则指引方向聚焦细分领域突破,形成从持续投入向价值创造的完整闭环。

当前政策设计已显现出更强的系统化特征,某省出台的《智造赋能三年计划》明确将专精特新作为高企培育池,并设立梯度奖励机制。这种政策衔接使认证体系不再是孤立的资质背书,而是驱动企业构建"研发-转化-市场"良性循环的操作系统。当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运用政策工具优化创新生态,中国智造的转型之路或将迎来真正的加速度。

本文标签: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高企认定代理 专精特新企业申报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代理 上一篇:专精特新企业如何高效申请高企认证?揭秘政...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联系
项目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高企复审 专利与财税规划 国家重点小巨人
咨询
点击
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