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未来产业高企·专精特新等政策研究与项目申报一站式服务

为您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 为何制造业企业频繁创新仍需定期进行高企认证?解析政策优惠背后的持续性需求

为何制造业企业频繁创新仍需定期进行高企认证?解析政策优惠背后的持续性需求

返回列表来源:奥众汇 发布日期: 2025.03.28 浏览:0

用户案例分享:高企认证如何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创新与政策红利的双赢

**【案例背景】**  
某精密零部件制造企业“科锐精工”,深耕高端数控机床核心部件领域10年,凭借自主研发的“微米级精密轴承”技术,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尽管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5%,并拥有20余项专利,但管理层发现:仅靠短期的高新技术企业(高企)认证,难以持续享受政策红利,甚至影响企业融资和市场竞争力。

**【痛点与挑战】**  
科锐精工曾认为,“专精特新”资质已能体现其技术优势,高企认证只需“一次性过关”。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面临三重压力:  
1. **政策衔接断层**:高企资质3年有效期结束后,税收优惠骤减,研发成本压力陡增;  
2. **融资门槛升级**:银行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支持,需以高企资质为前置条件;  
3. **客户信任壁垒**:下游头部厂商要求供应商同时具备“高企+专精特新”双认证,否则移出采购名单。

**【解决方案:高企认证与“专精特新”的协同策略】**  
企业重新规划创新管理与政策申报体系,实现两大资质的深度协同:  
1. **研发管理闭环化**:将高企认证要求的“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年度目标”融入“专精特新”产品迭代路径,例如将精密轴承的良品率提升技术拆解为3项可专利化的子项目;  
2. **政策红利长效化**:通过每年申报市级高企研发补贴、季度性知识产权贯标奖励,反哺“专精特新”产品的实验线升级,形成“研发-认证-补贴-再研发”的正循环;  
3. **市场标签立体化**:在品牌宣传中突出“双资质”标签,参与政府主导的产业链对接会时,优先获得高端制造客户的试单机会。

**【成果与启示】**  
通过定期高企复审与“专精特新”深度绑定,科锐精工实现:  
- **成本优化**:企业所得税减免额从年均80万元提升至220万元,研发补贴覆盖30%设备更新费用;  
- **市场突破**:进入3家全球数控机床巨头的供应链,订单量年增40%;  
- **资本青睐**:获得政府产业基金定向注资2000万元,用于建设智能化车间。

**【关键结论】**  
高企认证并非“一次性通行证”,而是与“专精特新”发展形成战略互补:前者通过税收、人才政策降低创新成本,后者通过行业定位打开市场空间。制造业企业需以高企认证为“抓手”,将政策资源转化为技术壁垒构建的“燃料”,才能实现从“阶段性创新”到“持续性领先”的跨越。

本文标签: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高企认定代理 专精特新企业申报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代理 上一篇:技术升级=资金到账?揭秘制造业高企认证背...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联系
项目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高企复审 专利与财税规划 国家重点小巨人
咨询
点击
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