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赛道上,“专精特新” 是备受关注的方向。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支撑。与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企业更强调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的相关内容。 1 什么是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 特征的中小企业。专业化指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具有较高专业化生产
近期,全国各省市陆续公布了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5年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82家,相较于2024年认定的3012家,增长率达16%;同时,本次复核通过企业3916家,复核通过率达90%,较24年的83%有一定上涨。目前第七批小巨人基本已经尘埃落定,2026年想冲刺第八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得抓紧行动了! 本文将详细结合2025年最新评审趋势,从六大核心指标解析、提前
近期,全国各省市陆续公布了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5年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82家,相较于2024年认定的3012家,增长率达16%;同时,本次复核通过企业3916家,复核通过率达90%,较24年的83%有一定上涨。目前第七批小巨人基本已经尘埃落定,2026年想冲刺第八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得抓紧行动了! 本文将详细结合2025年最新评审趋势,从六大核心指标解析、提前
最后冲刺阶段!无锡市三类企业培育入库及多项重磅项目(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无锡市知识产权和质量发展项目)申报即将截止。请符合条件的企业抓紧最后时间,火速申报,切勿错过今年的政策红利! 工信 无锡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化改造项目 无锡市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0日 2026年度无锡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资金项目 无锡市受理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双软评估 无锡市受理时间:2025年11月30日 科技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江苏省截止时间:20
最后冲刺阶段!无锡市三类企业培育入库及多项重磅项目(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无锡市知识产权和质量发展项目)申报即将截止。请符合条件的企业抓紧最后时间,火速申报,切勿错过今年的政策红利! 工信 无锡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化改造项目 无锡市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0日 2026年度无锡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资金项目 无锡市受理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双软评估 无锡市受理时间:2025年11月30日 科技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江苏省截止时间:20
最后冲刺阶段!无锡市三类企业培育入库及多项重磅项目(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无锡市知识产权和质量发展项目)申报即将截止。请符合条件的企业抓紧最后时间,火速申报,切勿错过今年的政策红利! 工信 无锡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化改造项目 无锡市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0日 2026年度无锡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资金项目 无锡市受理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双软评估 无锡市受理时间:2025年11月30日 科技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江苏省截止时间:20
一、谁能申报? 申报单位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企业资质:在无锡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制度健全,具备项目实施能力和人才队伍。 企业规模:属于非大型企业,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的中小微企业标准(可在线测评)。 信用与安全: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公共信用评价报告等级不得为C+及以下。 非重复申报:2023年(含)前已获中央财政支持的专精特新“小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正迎来重大变革。自2025年7月起,国家启动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这是自2016年以来该政策的首次系统性调整。新办法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高企认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让政策真正回归创新本质。 高新认定严查时代来临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部分企业为获取资质而采取拼凑研发人员、购买专利、虚增研发费用等手段的问题逐渐暴露。这些“伪高新”企业不仅挤占了真正创新企业的政策资源,更造成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日趋严格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研发活动不仅仅是技术团队的事情,更是一场需要全方位规范管理的系统工程。而在这场系统工程中,核心文档的完善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范,恰如灵魂与躯体的关系,缺一不可。 研发文档:创新过程的“见证者” 一份完整的研发文档,记录着企业创新的每一步脚印。从最初的立项报告,到过程中的实验记录,再到最终的结题报告,这些文档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证据链”。 立项报告应当清晰地阐述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正在经历自2016年以来最重要的变革。随着2026年新规临近,一批曾经依靠“包装”申报的企业正在退出舞台,而真正深耕技术创新的企业则迎来新的机遇。 据统计,2024年至2025年3月期间,全国被取消高新技术资格的企业数量达到历史高峰,是2022年的6倍多。高企资质的“严进严出”时代已经到来。 高企与小巨人:创新路上的分水岭 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小巨人”并非同一赛道上的竞争者,而是创
在江苏这片创新沃土上,各类科技企业扶持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无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型中小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支持。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这些资质认定的核心价值与政策红利。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小):创新路上的第一块基石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是企业踏入创新门槛的重要一步,虽不像其他资质那样引人注目,却是企业创新之路的坚实起点。 核心价值: 创新身份认证:获得官方认可的"科技型"身份
1、 认定门槛全面提高:重实质、严查真实性 研发费用方面,比例要求预计维持不变,但核查重点将转向真实性。费用必须与核心技术及研发项目直接相关,日常运营开支不得计入。企业需建立规范的研发费用辅助账,确保费用归集准确、可追溯。 知识产权方面,将显著提升发明专利的评分权重,更加强调“质量”而非“数量”。为凑数而购买的软著或实用新型专利可能不被认可,知识产权必须源于自主研发并实际应用于核心产品。 科技人员方面,界定标准更为严格,必须是直
锻造创新内核,构筑企业硬实力 创新是驱动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引擎。为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需着力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创新支持生态。在平台建设方面,鼓励企业自建或共建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中试平台等研发载体,并对创建高水平研发平台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助力企业攀登创新高地。在技术攻关方面,引导企业围绕关键产业方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鼓励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与国家标准,实现从规则遵循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在成果转化环节,通过支持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和首批(次)新材料的示范应用,
在企业的研发活动中,会计账簿中归集的研发费用与纳税申报时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费用之间,常因制度目的与核算口径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税法和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界定标准不完全一致,会计核算侧重于全面反映研发投入,而税务加计扣除则遵循政策导向,对可加计范围有明确限制;二是企业在整合期间,对于部分新设主体发生的研发支出,可能基于实际情况暂不申报加计扣除。具体差异成因可归纳如下: 首先,委托外部研发支出在会计上通常按实际发生金额全额计入研发费用,而税务法规则规
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已基本结束,企业若想把握2026年高企申报与复审机遇,必须立即行动。目前仅剩不足三个月的筹备期,而明年全国高企认定预计将迎来近十年来最大调整——新规即将落地,审核更严、门槛更高。若不提前布局,企业很可能错失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政策红利。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不仅是“国”字招牌的荣誉,更能为企业带来多方面实质性利好: 税收减免:企业所得税由25%降至15%,利润千万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为激励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税收支持政策。其核心运作机制是在企业实际发生研发费用并据实税前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一定比例(如100%)额外计算一部分扣除额,直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 该政策自实施以来不断优化,优惠力度持续加大并逐步趋于稳定化和制度化。自2018年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统一提升至75%;2023年起,进一步将符合条件的行业比例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增强了政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实践中,“研发样机”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企业研发管理的规范程度。处理得当,它是研发活动真实性的有力证明;处理失当,则可能成为颠覆所有努力的“暗雷”。本文将梳理研发样机的四种常见用途,并为您厘清其背后的财务处理逻辑。 首先,一个核心原则:过程清晰,证据链完整 无论样机最终去向如何,财务处理的核心都在于证明其与研发活动的直接关联性。这需要一套完整的“证据链”支撑: